来源:中国消防网 作者:网站管理员 时间:2024/5/29 14:34:49
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训练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实践
高宁宇
(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,福建 福州 350001)
摘要:消防体制机制改革后,随着职责任务急剧拓展,消防救援队伍训练体系亟须改革,甚至需要重塑重构。针对当前训练体系存在的突出短板,从训练热情、训练目标、训练内容、训练时间、考核应用等方面入手,解析问题原因,并坚持问题导向,结合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的探索实践,探讨训练体系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建议参考。
关键词:消防救援队伍;训练体系;消防救援;体制改革
近年来,全国消防救援队伍边改革、边应急、边建设,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,初步完成了政策制度重构、力量体系重建、队伍形象重塑,但围绕“全灾种、大应急”的新型训练体系尚未建立,基础理论、业务训练、专业培训、考核评估等机制还无法适应新形势、新任务、新职能的要求。如何构建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训练体系,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。
1 当前训练体系存在问题及表现
当前,影响和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、装备的因素以及人员、装备、保障、环境等各要素的协调,这些都与训练体系息息相关。近年来,队伍在全员练兵、专业训练和考核评比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,但队伍实战化组训水平还不高,训练质效提升还不快,战斗力与任务需求还不适应。
一是学历素质提升了,但战斗素养没有提升。随着新招录消防员学历门槛的提高和队伍在职教育力度的加大,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持续提升。经统计,2018年福建省大专以上学历消防员占比14.8%,2022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2.8%。但受训练水平、训练动力、吃苦精神等影响,相当部分人员战术思想、战斗意识、战斗技能不升反降。表现为基本功不扎实,防护不到位、射水不规范、烟热不适应、避险不及时等;专业技能不专业,应对特种灾害的研究少、训练少、培训少,导致老同志“吃老本”、新同志“饿肚子”;指挥员带训率、指战员参训率、训练时间利用率都不够高,队伍懂打仗、会指挥、善组训的人才骨干不足。
二是器材装备革新了,但性能没有充分发挥。随着各地加大对消防装备建设的投入,尤其是加强个人防护、“高精尖专”等装备配备,消防器材装备的质和量实现了“双提升”。但针对装备的组训、施训、培训、实训还不够,装备训练在日常训练中的比重不高,导致指战员对装备技术参数、功能用途、操作程序、维护保养等掌握不全,一些器材装备“不敢用、不会用、不能用”。检查发现,有的驾驶员不了解水泵基础性能、水炮流量压力等,平时未结合辖区实际开展吸水训练,虽然主战车辆功率普遍提升了,但供水强度没跟上,不能发挥装备应有效能。
三是待遇普遍提高了,但训练热情不够高涨。训练水平不高,既有任务繁重、人少事多等客观因素,也有不愿作为、人浮于事等主观因素。改革过渡期间,指战员对薪资待遇、生活保障等高度关注无可厚非,但容易在物质保障和精神奖励上打转。改制后,岗位流动减少了,队伍更加稳定了,但职业化的步伐没有加快,指战员待遇普遍提升了,但训练热情升温不足,甚至有的指战员觉得愈发迷茫和焦虑,“等靠要”思想严重,训练不到场、到场不真训,训练标准不高、氛围不浓。
四是职责任务拓展了,但专业水平还不匹配。当前,应急处置任务急剧扩大,遍及“能想到和想不到”的各个领域,形势任务变了,但基层的训练人员、训练时间、训练设施、训练环境等资源要素并没有相应发生明显变化,呈现出新旧体制转换、职能任务调整和工作运行磨合的阶段性特征,各级的创新思维、系统观念、标准意识还不强,还不同程度存在转不过身子、换不了脑子、迈不开步子、趟不出路子等现象。各要素之间还不系统、不配套、不协调,导致训战脱节较为严重,训练时长不够“足”,训练范围不够“广”,训练内容不够“专”,训练程度不够“精”,最终表现为救援不够科学、不够专业、不够精准,训练安全事故时有发生。
2 问题短板原因分析
一是训练目标不够明确。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,当务之急是提升训练水平,加快转型升级,尽快实现从处置单一灾种向应对“全灾种、大应急”转变。目前,长期战略与短期任务结合不够,具体到各个阶段、各年度、各季度,分解到各级队伍、各队站、各岗位的训练目标不明确,对指战员的训练规划也不具体,导致队伍缺乏训练的确定性、方向感,人员缺乏训练的紧迫性、获得感,不知道从哪里抓起、从哪个方面发力,训练水平长期在低层次徘徊。
二是训练内容不成体系。当前的训练科目大多为应对城市火灾而设计,缺少针对交通事故、跳楼自杀、抓蛇摘马蜂窝等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的技能训练,缺少针对预案制定、灾情侦查、力量部署、组织指挥、应急通信、装备应用、风险管控等作战环节的专业训练,也缺少针对洪涝、台风、地震、泥石流、森林草原火灾、低温冰冻等类型灾害的拓展训练,覆盖“全灾种、大应急”职责所需的广度不足,按照“职业化、专业化”路径循序渐进的深度不够。
三是训练教材较为缺失。训练教材对训练工作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。近年来,虽然各级陆续编写了一些行动要诀、处置要点、作战规程,但因缺少对“全灾种、大应急”的长期性、基础性研究,训练教材体系建设基础薄弱,存在着覆盖不全面、受众群体不广、更新不及时等问题,区分不同区域、不同层级、不同岗位的训练教材少之又少,导致各地各自摸索、各练一套,队伍缺少权威规范又区分层次的训练指引,导致日常训练“一锅煮”“一刀切”,“吃不够饱”与“消化不了”同时存在。
四是教员队伍急需建强。受组训人员作战基础、指挥素养、组训能力、施训动力等因素影响,会打仗、善组训、严抓训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。当前,队伍的日常组训大多由训练骨干实施,入职培训由临时机构负责,基地轮训也多为抽调人员授课,教员队伍多为临时搭建的“草台班子”,既无分科分级,也无资质认证。国家尚未建立各岗位的能力考评和各专业技能的资质认证体系,水域救援、绳索救援等方面的认证体系五花八门,认证机构良莠不齐,上级培训覆盖面不足,分级培训规范性、专业性递减,权威全面的专业培训亟待普及。
五是训练时间难以保障。消防救援队伍随时需要应对处置各种应急救援任务,加之行政编制少、公差勤务多、人员成分杂,造成训练对象难齐整、训练时间难保障、训练计划难落实。调研发现,“座谈多、集训多、背记多、簿册多、索要材料多”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,临时下达的通知、任务、勤务、考核易打乱原有训练计划,导致“基层机关化、文书秘书化”,助长了基层训练的随意性。调研统计,一个队站周训练计划,平均要变更3次,影响了训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。
六是训练设施不够完善。训练设施是保证队伍开展实战化、模拟化训练的必要条件。目前,各级训练设施普遍种类不全、功能不齐、重复建设,实战场景模拟设施少,一些真火真烟设施模拟场景单一、日常消耗较大,难以提供模拟化、实战化条件,队伍缺少了练武之地,必会减弱用武之力。以福建总队为例,统计分析各队站现有训练设施,通用训练设施中,多功能训练塔配备率为72%,营区体能、技能训练场地建设率为48%;山岳救助、登高救援、燃烧、烟热和攀岩等训练模块建成率基本低于10%,无法满足实战化训练需求,如图1所示。
七是考核应用仍需加强。考评指标体系向实战化聚焦不够,“练为看、练为考”的现象还未完全向“练为战、练为用”扭转。当前的各类考核评比、比武竞赛仍主要是比速度、比时间、比尖子,“求快不求稳、求快不求全、求快不求准”,没有以“灭火救人、控制风险”为重点,缺少结合目标对象、任务风险进行的客观全面的考核。同时,练兵成效在单位评优评先中占比不高,与个人的提拔任用、立功受奖、晋职晋级等关联度还不强,战斗力标准立得还不牢。
3 对策建议
目标是奋斗的方向,问题是时代的声音。构建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训练体系,需要敢于改革、守正创新,沿着正规化、专业化、职业化方向,建立完善职业化、专业化的执勤训练体系,走出中国特色消防救援队伍执勤训练新路子。
3.1 在激发训练自觉上下功夫
一是牢记“四句话方针”,始终听令而行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要始终对党忠诚,做到纪律严明,敢于赴汤蹈火,永远竭诚为民。这就要求全体指战员始终把“坚持党的绝对领导”作为根本原则来坚守,始终牢记为民宗旨,始终坚持战斗力建设标准,继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以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。队伍各级必须自觉练就科学高效、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,坚持用训词指引,用使命牵引,引导指战员坚定理想信念、磨砺战斗意志、培育战斗精神、锤炼战斗作风。
二是培树“核心价值观”,胸怀“国之大者”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、社会、个人3个层面,注重人的思想建设、灵魂建设,体现的是个人价值、社会价值、国家价值三者的统一。消防救援队伍的,政治教育是看家本领,要坚持和强化教育引导,把练技术、练战术与练思想、练作风结合起来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指战员的日常执勤训练中。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,加强“火焰蓝”文化建设,培育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的消防荣誉体系和职业文化、职业价值、职业精神,引导指战员将个人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之中,自觉严格训练、刻苦训练。
三是践行“新发展理念”,助力转型升级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“全党必须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”。能否贯彻好新发展理念,是我们解决好“构建什么样的训练体系、如何构建新的训练体系”的思想前提。当前,队伍训练体系建设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,必须坚持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,激发基层的首创精神,为训练改革高效赋能;将协调作为内生特点,整体地、联系地、系统地把握好训练与作战、需求与保障、质量与速度、重点与一般等各方面关系;将绿色作为普遍形态,区分岗位功能、优化课程设计、统筹训练资源,以最优路径提升训练效能;将开放作为必由之路,加强训练交流、学习互鉴,丰富训练手段,拓展教学平台;将共享作为根本目的,整合全域力量,联合各类队伍,全员岗位练兵,积极回应、不断提升守护人民安全的战斗力。
3.2 在规划训练内容上下功夫
一是着眼辖区实际,明确要什么。熟悉掌握辖区情况是队伍实施灭火救援行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,也是消防执勤业务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。要着力解决当前基层队伍“六熟悉”工作开展不深、不细、不实,流于形式等问题,建立灾情警情分析机制,摸清各地风险源头、主要灾情、警情特点,为执勤训练提供实战遵循。立足主要“作战任务”、围绕重点“作战对象”、着眼潜在“作战目标”,开展熟悉调研、研战练战,把战训基础工作做实做细,实现从被动接警向主动备战转变。比如,有的队站交通事故救援多,应该相应增加现场管控、车辆稳固、障碍破拆、现场急救等科目训练权重。
二是着眼队伍实际,知道有什么。探索建立指战员训练数据库,对指战员全职业生涯训练内容、训练成绩、参战参训、能力资质等进行实时更新、动态调整,为差异化训练提供数据支撑。在此基础上,开展队伍作战能力评估,量化业务考评、实战化训演、拉动测试数据,如评估队站最大灭火强度及持续时间,极限内攻高度、深度,能处置的火灾和特种灾害类型等,分析短板不足,明确训练方向。例如,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探索开展单个消防站作战能力评估,对177个站进行评估测试,建立数字化训练档案建设,全过程记录指战员的体能、技能、受训、参演、参战和岗位经历等6方面共120余万条数据,确保训练成绩可查询、可追溯、可分析、可量化,用信息技术为训练赋能。
三是着眼问题短板,认清缺什么。作战训练伤亡事故时有发生,其直接原因是安全风险不明、规程不守、防护不到位,但根本原因是指战员安全意识不够强、战斗素养不够高、业务水平不过硬。一些事故发生后,责任倒查的多,技术反思的少,还缺少刨根究底的原因倒查,务实戒虚的战评复盘,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。因此,要像调查火灾事故一样,对作战训练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,建立完善消防员伤亡调查与公布机制,通过成立专门调查小组、开展人员装备检测、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方式查明伤亡原因,并补充相应的训练内容,修订考核标准。
四是着眼目标任务,规划练什么。以作战需求为牵引,以训练目标为导向,重构实战化训练内容体系。对照作战进程、结合岗位任务、细化作战场景,将长期目标细化为阶段任务,转换成相应的训练科目,研究制定清单式的训练大纲,明确各阶段训练任务、各级训练内容、各岗位训练重点、各灾种训练项目、各知识点训练课时等,并配套建立训练标准、评估指标、保障要求等内容库。研发训练辅助软件,通过科目选取、条件匹配、指标选择等功能,科学快捷地确定分级分岗分队的训练任务。例如: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探索建立灭火救援岗位人员分级分岗训练工作,试点设立综合指挥、灭火战斗、抢险救援、特种灾害、社会救助、专业技术和基础辅助等7类共32个灭火救援岗位,见表1,明确各自训练科目,探索推进分岗施训。
3.3 在强化训练保障上下功夫
一是着力“编教材”,确保训练有方。整合内部专家骨干等队伍资源与高校单位等社会资源、装备设施等实体资源与信息平台等网络资源、战史战例战将等显性资源和现实灾情事故等隐性资源,集中人员开展理论研究攻关和教材集中修编,结合训练大纲,同步编写配套教材,逐一明确各训练科目的目标内容、操作方法、组织程序、注意事项,实践成熟一个,推广训练一个。定期开展调研评估,修订教材教案,让广大基层指战员知其然、知其所以然,知道需要练什么、应该怎么练。
二是着力“定课表”,确保有章可循。立足职业化、长周期的新特点,自上而下分级制定“学分制”“申报制”等跨年度、全生涯的训练计划,确保训练的针对性、专业性、递进性和完整性。以福建三明支队试点运行的课时学分制为例,综合考虑课目重要性、难易程度确定训练课时和学分,分级分岗确定年度训练计划,见表2,做到“依战编好纲,严格按纲训”。另外,针对当前基层队站大量时间用于体能训练,挤占专业技能训练比重的问题,总队减少正课时间的体能训练,引导指战员课余时间自我训练,提升了训练质效。
三是着力“强师资”,确保学有所教。各级指挥员是战时指挥者,也应该是平时训练的训练员。要改变以往部分指挥员在组训方面不上心、不上手,只当“旁观者”和“甩手掌柜”的现象,将组训能力作为各级指挥员的训练内容,实行按级组训任教,提升指挥员训练统筹、教案制定和组织实施能力。各级院校教员和业务骨干是组训的中坚力量,要按照“实训必晓于实战”的要求,加强现有教员的跟队学习、代职锻炼、演训实践,选取一批实战经验丰富,但受年龄、体能等因素影响不宜继续一线执勤的指战员进行教学集训、客座讲学、交叉任职。抓紧建立完善各专业资质认证体系和申报制度,将指战员资质认证情况和享有待遇挂钩,引导指战员自我学习,建强懂战善教的师资队伍。
四是着力“建教室”,确保训有所场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。要按照“区域化统筹、一体化设计、集约化建设、饱和化使用”的思路,统筹训练场地和设施资源,分级分类建设训练基地和训练设施。加强特勤站、中心站、卫星站房前屋后训练设施建设,见表3,保障火情侦察、阵地设置、破拆排烟等环节细化训练科目。进一步划分基地训、驻地训和对象训的层次和内容,建立完善队站营区、辖区单位、训练基地“三位一体”的组训体系。其中,队站营区依托建设改造训练塔等训练设施,侧重开展基础体能、应用体能、基本技能的训练;依托辖区单位侧重开展固定消防设施、防火分区、初起火灾处置等方面的熟悉、演练,选取高层建筑、地铁隧道、江河湖泊、废弃厂房、化工企业等开辟高层、地下、水域、地震、化工等灾害事故模拟训练场所,开展各类灾情模拟训练;训练基地侧重开展权威的实战理论学习、整建制的真火真烟合成训练、各类指挥人员训练等,拉近“训练场”与“战场”距离。加强信息技术在训练中的运用,引入VR模拟操作系统、网络对抗系统、电子沙盘、电子书包等,通过直播、联播、录播、点播,及时推广先进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,支撑自助选课、线上教学、终身教育“云学习”,提升科技练兵质效。
五是着力“减负担”,确保练有时间。着力整治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突出问题,让指战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练兵备战上。比如,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出台了为基层减负增效的18条措施,减少数据上报,减轻台账负担,精简会议文件,全年会议文件、督导检查同比减少20%以上,受到基层好评。将不危急群众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开门开锁、电梯救援、摘除蜂窝、蛇虫处置等4类非紧急救助警情分流至协议单位处置。2022年(截至11月28日),全省消防救援队伍试点分流项目的分流率分别达68.58%、71.75%、36.13%、31.04%,确保指战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抢险救援上来。另外,合理确定作战编成,打破原有“班”的编制概念,以作战单元为执勤备战“最小单元”,按作战单元精准调度,安排公差勤务,减少单元间的交叉调集、零散调集,保证其他作战单元的整建制、合成化训练。
3.4 在加强考核应用上下功夫
一是改进作风,坚持唯一标准。带兵打仗容不得半点虚假,治训先治虚,打赢先打假。要改进训风演风考风,纠正基层考核宽松软、战评先美颜、拉动掺水分、演练走过场等问题,不搞只应付检查的台账、光练尖兵的比武、华而不实的排名,确保主责主业的根基不动摇。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,少考“切菜时间”等机械求快的科目,多考“把菜做好”的综合科目,围绕“把火灭掉,把人救出来”的核心目标,注重从风险研判、安全防护、指挥决策、装备运用、战术协同等作战环节设置考核科目、方式和标准,引导和支持基层更新思路、创新战法、革新装备,全面检验和提升队伍实战能力。
二是推进实施,强化训练监察。针对当前领导组训责任落实不到位、训练计划制订和执行随意性强、机关和领导训练有差距、训风考风不够严实、危不施训、险不练兵,消极保安全等问题积弊,借鉴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监察条例》,建立健全符合消防救援队伍实际的训练监察制度,组建训练监察组织,明确监察的权限范围、方式方法、程序步骤,强化过程管理和日常检查督促,督导队伍持续推进训练与实战一体化,持续改进训风演风,确保练兵备战工作实打实。近年来,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探索开展训练监察工作,强化训练计划制定、执行、监管,推出练兵“龙虎榜”、排名积分制、后进单位及个人复训复考等刚性措施,引领队伍扎实开展练兵工作。
三是跟进奖惩,加强结果运用。牢固树立主责主业意识,压实练兵工作责任,实化练兵奖惩措施,将训练实效与指战员的能力鉴定、晋职晋衔、岗位调整、入党入学、评先评优、休假疗养等密切挂钩,让钻训练、练实战的人有干劲、有甜头,树立起“谋战有为、研战有位、练战有功”的鲜明导向。加强练兵备战先进典型、训练工作经验做法的宣传,进一步建立完善符合消防救援职业特点的奖励制度、荣誉体系、保障机制,充分调动激发练兵备战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
TAGS: 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训练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,